嚴高,生卒年月無考。西晉瑯琊郡(郡治在今山東省諸城縣)人。晉武帝司馬炎滅吳后,于太康元年(280年),在吳所置的建安郡地,增設(shè)晉安郡,下轄候官、原豐、晉安、羅江、溫麻等5縣(其范圍相當今福州市、寧德地區(qū)、莆田、泉州、漳州、廈門等地域)。太康三年(282年),嚴高為首任晉安郡太守,原計劃在閩越冶城舊址修建郡城。后嫌故城地勢局促,不能容納更多人眾,乃計劃改建于白田渡,又嫌非南向而作罷。后有人建議,閩越故城以南小山阜前地勢平坦,有發(fā)展余地,可以筑城。嚴高采納此議,遂動工筑成郡城(位于今福州市區(qū)冶山以南、鼓樓口以北)。城有5門、12橋,規(guī)制較冶城為大,后世稱為“子城”。
嚴高來自北方,帶來中原文化及先進生產(chǎn)技術(shù),傳播于民眾。又在城北建立紹因寺,是為閩中第一個佛寺,佛教文化開始在閩傳播。
嚴高在郡內(nèi)開展農(nóng)田水利建設(shè)。利用因筑城取土而被掏深的城郊東北和西北洼地,開鑿成東湖和西湖,大各十余里,分別引導東北和西北諸山的溪水,灌溉農(nóng)田千余頃,這是當時最大的水利工程。